每次成功会员和阿里红娘分享如今在国外的生活时,除了晒自身的幸福,其次感叹的就是孩子跟随自己一起移民后,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,接触到的人和事和国内大不同,让孩子有了“翻天覆地”的变化。
英语困难户⇒英语传播大使
从幼儿园就接受双语教育,这在国内已经是见怪不怪,然而大多学生都是写起来拿A+,但一开口就变得磕磕巴巴。
6年前,朵朵嫁到美国,儿子Jeff也随行。起初因为语法和音调的问题,也经历过同学听不懂的情况。但环境就是最好的老师,Jeff到了美国的第三个月,就适应了当地的生活,不仅和老师同学都能正常流利,还充当了母亲的专属英语教学老师。
羞于表达自己⇒落落大方地展示自己
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想表达的思想,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勇气站在台上展示自己。
嫁到美国的张女士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的孩子变得自信了,敢于展示自己。加入合唱团就免不了登台演出,最初张女士的儿子也会因为不够自信而怯场,但老师会不断鼓励他去尝试。在掌声的鼓励下,张女士的儿子逐渐变得落落大方,乐于上台,整个人也更开朗自信。那份自信从容,是以往在羞于表达自己的国内环境中很难得的。
相信在台下儿子演出的张女士,也会为儿子的蜕变感到高兴和骄傲。
跟随式学习⇒激发个人潜能
国内,课堂上是整齐划一的桌椅摆设、统一的穿着要求、厚厚的书本和堆积如山的练习,老师永远是主角,学生只得接受死记标准化的解题思路。
到了美国,李女士的儿子接受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同,学生face to face(面对面)地上课,老师更像是组织者,设置某个议题,全员参与讨论。而且学校从来不会在学生和学生之间做相互的比较,尽最大可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。如在部队服役过的老师就发现了他非常合适军旅生活,为他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教育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李女士的儿子从刚开学时的小透明,变成了门门课程都拿A,这种模式也提升了他的自信心,发现自我,打算高中毕业后就进军校。
为补习而补习⇒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
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了,课外兴趣班一个接一个,孩子连气都还没喘过来,更别说确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了。
课外兴趣班其实本身都不是什么坏事。只要符合孩子的特长和爱好,报班学奥数和请家教学钢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。Ally和澳洲男士结婚后,也慢慢受到了丈夫西方式教育的影响,把主动权交给女儿,在女儿选择后全力支持,在女儿得奖时给予鼓励。在父母的支持下,女儿确定了自己的爱好,画画、越野赛...一步步坚定地往前走,盛情绽放着属于她的光彩。
宅家读书协会会员⇒户外活动一级爱好者
“体育老师有事,这节改上语文/数学...”在国内这就是常规操作了,升学考试的沉重压力,使体育锻炼长期被迫边缘化。不少家长也觉得锻炼太浪费时间,应该争分夺秒地学习。
但在美国,家长一有机会就带孩子出去打球、游泳、露营,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已经知道自己最喜欢什么运动并为之努力锻炼了。也有很多满足孩子各个方面发展需求的户外游戏空间,让孩子能尽情地玩耍。而事实也证明,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,反而强壮了体质,又交到了很多朋友。
对于那些跟随妈妈到外国生活的孩子来说,他们的改变是各有不同的,有的是叛逆的孩子变得沉稳,明白家长的用心;有的是耳濡目染,变得更懂礼貌和规矩;有的是应事能力的提升,不再事事依赖父母解决;有的是社交方面变得更积极,学着处理人际关系;有的是个人格局的放大,懂得尊重不同的理念;有的是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,不再因为他人的目光而畏缩;有的是眼界变宽...
但得到的却是相同的,一是父爱的补充,二是独立思考的能力,三是国外生活学习的经验和随之而来的更多的人生选择。
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,从一个家族来看,往往是一代人比一代人走的更远。一代人是一代人的肩膀,一代人是一代人的起跑线。尽己所能,竭尽全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。
让孩子去远方,看世界,观风景,习本领,延展生命的宽度、深度、体验度。让孩子开阔视野、切身体验多元文化、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、拥有更多人生选择、能以更全面的眼光理解生活。
或许,这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。